識飲識食—吃魚三竅門

作者:Kathryn Elliott
摘自:《Reader’s Digest》英文版2013年5月號(第12頁)
Tips for the Timid fish Eater

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有益心臟的Omega-3脂肪酸和重要微量元素碘,而且脂肪含量低,是公認的健康肉類。不過,有人因為不懂得如何烹飪,或者不能忍受其腥味,而將魚類剔出菜單。如果您一向對魚嗤之以鼻,那以下三種辦法或許可以幫你重拾「魚」樂。

◆避免「魚」味過重
有些魚類,比如沙丁魚和吞拿魚,腥味相對較重,怕腥的您最好敬而遠之。相反,好像魴魚(Bream)、羅非魚(Tilapia)、剝皮魚(Leather Jacket)這類白肉的魚腥味不大,可以放心享用。

◆香料調味
腥味撲鼻的確難以下嚥,不妨「以毒攻毒」,用印度咖喱、辣椒、檸檬汁等重口味的香料來調味,讓腥味不見蹤影。

◆不要過火
大部分魚類的烹飪時間都很短,為了達到最佳食用效果,建議在魚熟透前就熄火,等餘熱繼續將它煮熟。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可用Apps 下載 《Mag Digest 名刊匯》瀏覽全本內容
或登入www.magazines88.com 瀏覽更多國際雜誌資訊。

童年多運動 老年少骨折

編譯:黃惟伶
摘自:康健雜誌2013年5月號

預防老年骨折,從童年多運動開始!瑞典思科納大學醫院的研究證實,若是從小就維持每天規律運動的習慣,老年時骨折的風險將可大為降低。

研究者羅森格倫( Bjorn Rosengren)指出,根據研究結果,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的確能夠強化孩童的骨骼、提高骨質密度,所以現在多運動不僅可讓孩童遠離肥胖,也能使他們在老年時的骨骼更為強健。

這項研究計劃長達六年,共調查了2300位7至9歲的孩童,將孩童分為每天運動40分鐘與每週運動一小時對照研究,並記錄其骨骼發展的相關數據,結果發現運動時間較多的孩童,骨質密度和強度均較佳,骨折的機率也較低。

此外,研究團隊亦調查了約700位平均年齡69歲的退休男性運動員的骨質密度與骨折機率,發現與同齡相比,退休運動員的骨質密度疏鬆程度較小,也有較好的骨骼強度。

隨著年紀增長,骨質變得疏鬆、脆弱,使得老年人常因輕微碰撞就骨折,而髖部(為組成骨盆的大骨)骨折更是使老人長期臥床或致命的一大元兇,因此,父母宜多加注意家中孩童是否有良好的運動習慣,預防勝於治療,老年不骨折。

本項研究近日已於芝加哥舉行的「美國骨科學會運動醫學日」會議上發表。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可用Apps 下載 《Mag Digest 名刊匯》瀏覽全本內容
或登入www.magazines88.com 瀏覽更多國際雜誌資訊。

你不知道8個喝水的祕密

身體缺水?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如果喝的方法與時機錯了,就可能讓你身體缺水。而且水分不足時,身體不一定會用口渴的方式告訴你,而是不知不覺地從其他地方吸收水分。想要讓身體隨時隨地不缺水,學習8個喝水法,不用花力氣花大錢,就能夠靠喝水養生。

1.  睡前喝水 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所以睡前1-2小時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妙效。

2.  一起床就喝水 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放在床頭,起床時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子蠕動,但沒有證據顯示加鹽有助排便。

3.  運動前先喝水 表現更亮眼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4.  喝酒時,也要多喝水
喝啤酒時感到清涼暢快,別以為是在補充水分。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後上廁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而且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腦跟身體缺水。因此喝酒的同時,也別忘了同時補充水分,可以減少隔天起床後口渴和皮膚乾燥的情況,也有助減輕隔天的頭痛。

5.  焦躁疲憊時 喝杯水立即頭腦清醒
突然感到沒來由的疲累、情緒焦慮、暴躁、或者大腦沉重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時,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現,試著喝一杯水來恢復活力。老人家改變姿勢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時,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一天平均約要喝2000cc左右的水才夠,但應在一天當中平均分配補充時段,讓身體隨時都不缺水。也要依照活動量做調整,像是泡熱水澡、夏天長時間在外或待在冷氣房內,都要多補充1-2杯水。

6.  天黑後才煮開水 水質最佳
早上起來若立刻燒開水,水質最不好,因為水管閑置一個晚上後,容易沉積各種髒物、雜質。所以最好晚上燒開水,這時的水管已經被大量用水清洗一整天了。

7.  大口喝水等於沒喝 切記要小口喝
不管是不是大量流汗後,喝水時都要小口小口地喝,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處。

8.  瓶裝水容易長細菌
網路上流傳,喝瓶裝水之後,瓶口過一天就會長出許多細菌,這個說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帶水壺。不過,即使是水壺,也要記得每天清洗吸管與瓶身,不鏽鋼的質料則比塑膠的好。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可用Apps 下載 《Mag Digest 名刊匯》瀏覽全本內容
或登入www.magazines88.com 瀏覽更多國際雜誌資訊。

孩子壞脾氣 別以為只是叛逆

孩子壞脾氣 別以為只是叛逆
作者:張靜慧
摘自:《康健》2013年5月號

孩子的脾氣像活火山,動輒就爆發,怒吼翻桌、摔東西、打架……在過去,這往往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易怒情緒似乎又不能單純用過動症來解釋,但那是什麼?

經過國內外專家長期的研究和討論,今年五月開始,有一個新的診斷「嚴重情緒失調」(或稱「破壞性情緒失調」),可以說明這群孩子的狀況。嚴重情緒失調者長期處在易怒狀態,稍遇挫折就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時常「火山爆發」,且持續超過一年,明顯影響生活、學業或人際關係,就該留意了。

很多父母覺得,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叛逆、火爆,過了這時期就會變好,哪有嚴重到需要看醫生?不過專家提醒,診斷並不是要標籤孩子,而是提醒大家這群人的存在,需要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幫助他們。

用「你怎麼了」助孩子冷卻 
發現孩子有失控跡象,比如眼神兇狠、臉漲紅、握拳、講話愈來愈大聲等,當下就用輕柔的語調問︰「你怎麼了?」這句話沒有批判意味,可以為高漲的情緒降溫,幫助孩子「暫停」、冷靜,把他拉回現實,覺知自己的狀態。絕不要火上加油,激怒對方︰「想打就試試看!」

教孩子控制心中的野獸 
情緒人人有,但需要學會如何表達。「你可以生氣,可以說出來、畫出來,但是不可以摔東西、不可以打人。」先接納孩子生氣的情緒,再引導他用恰當的方式表達。運動就是抒發情緒的好方法。

找到情緒背後的原因 
人通常不會毫無理由就情緒失控。可能孩子在學校、補習班或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就是單純餓了、累了,所以火氣大。孩子可能不會主動講,需要大人觀察、用開放式的問題來問,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開啟話題,然後旁敲側擊打聽學校發生了什麼事。

檢視親子關係,調整教養方式 
孩子如何表達情緒,往往從小就有蛛絲馬跡,而父母的回應方式決定了他們會不會繼續用這種方式表達情緒。如果孩子從小就習慣用哭鬧來讓父母滿足自己的需要,長大後通常會延續這樣的行為模式,父母已無可奈何。因此,親子應該回到原來的位置,父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給孩子規範和指引,幫助孩子也回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單純滿足他們。孩子的情緒表達,有時候也是跟大人學的。如果孩子動不動情緒反應強烈,父母恐怕也要檢視一下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

▲必要時使用藥物
「嚴重情緒失調」目前並沒有專門的藥物,但臨床研究發現,用治療躁鬱症的藥物來治療嚴重情緒失調效果不錯,如果試過各種方法都沒有辦法緩和情緒,可考慮服用適當用藥。

幫孩子做情緒的主人,一生受用不盡。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可用Apps 下載 《Mag Digest 名刊匯》瀏覽全本內容
或登入www.magazines88.com 瀏覽更多國際雜誌資訊。

健康好選擇

健康好選擇 
摘自:《讀者文摘》2013年2月號 (第72頁)

或許你未曾覺察,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事情,有許多會對身體產生即時而且重大的影響。以下這七項看來雞毛蒜皮的生活習慣,有可能提高或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風險。

◆不吃早餐……會怎樣?
一覺睡醒,身體已經十二個小時沒有進食,這表示我們血液裡的葡萄糖可能不足,需要補充熱量。如果不吃早餐就出門,血糖處於較低狀態,大腦就無法全速運轉,嚴重時甚至會胃部不適或者手部顫抖。而且不吃早餐的人往往午餐和晚餐會吃得較多,更傾向於吃零食,久而久之發胖也不足為奇。坐下來好好吃頓早餐,可使你產生胰島素抗性的機率降低五成,而胰島素抗性正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

◆吃巧克力…… 會怎樣?
甜食的主要成分是糖,所以吃完之後血糖會立即上升,但吃巧克力導致血糖升高的作用比較輕微,原因是裡面所含的脂肪稍微減緩了消化過程。不過,巧克力的種類也很講究。比如牛奶巧克力含有太多會阻塞動脈的飽和脂肪,除了填飽肚子之外沒有什麼營養價值;而黑巧克力則含有抗氧化劑,可以降低血壓。

◆蘋果當零食…… 會怎樣?
所有質地粗糙的食物對人體都有好處,但蘋果中所含的可溶性纖維,更含有一項特殊功能─控制血糖。它會在小腸裡變得黏稠,減緩消化速度,換言之,蘋果裡面的糖分被身體吸收的速度很慢,血糖升高的程度微乎其微。而且蘋果還含有一種抗氧化劑,這種強大的化合物可以降低罹患氣喘、心臟病,甚至某些癌症的機率。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果然是沒錯的。

◆整天坐著…… 會怎樣?
身體需要利用葡萄糖來產生能量,如果一整天懶洋洋坐在沙發上,肌肉無需動用葡萄糖,時間久了會引發兩大問題:第一,身體把沒消耗的糖分轉化為脂肪;第二,血液裡閒置的葡萄糖可能會使一種叫做最終糖化蛋白的危險化合物大量增加,損害神經和血球。這就是高血糖可能導致腎臟病、神經受損、失明等糖尿病併發症的原因。

◆一天到晚生氣……會怎樣?
動輒發怒除了讓自己不開心之外,還會損害自己的身體,比如體重增加、患上糖尿病等。生氣是一種情緒性的壓力,會刺激腎上腺素和相關荷爾蒙的分泌,而這些“壓力”荷爾蒙的影響之一就是提升血糖。此外,整天怒氣沖沖還會損害心臟,怒火中燒的人體內一種成為內皮素的物質也會增加,這種物質會造成動脈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發心臟病。

◆整天很開心……會怎樣?
剛才說到不良情緒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大量分泌,從而升高血糖和提高心率,那整天笑呵呵的話,這種“壓力”荷爾蒙就沒有大量分泌的理由,人自然更加健康。另外有研究發現,樂觀積極的人分泌的細胞素比較多,不容易被病毒感染。

◆一天只睡5小時……會怎樣?

睡得太少會降低體內的瘦體素水準,增加暴飲暴食的可能性,但同時又提升了“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促使身體將更多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害處還不止這些,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使免疫系統停止分泌抵抗細菌的化學物質,人體會容易生病。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可用Apps 下載 《Mag Digest 名刊匯》瀏覽全本內容
或登入www.magazines88.com 瀏覽更多國際雜誌資訊。

識飲識食 — 食譜大變身

摘自:《Reader’s Digest》2013年2月號
Everyday Kitchen —-Recipe Renovation (第22頁)

人人都有幾道菜是自己喜愛吃卻又因為健康而忍口不吃。何必忍得這麼辛苦呢,其實只要對食譜稍作修改,從此每款都可以放心地吃。

◆重訂蔬菜份量
很多食譜往往很吝嗇蔬菜的份量,一般只加入一小根胡蘿蔔、幾朵椰菜花、一點洋蔥或幾片菜葉。不過,如果用雙倍甚至三倍的蔬菜,那健康指數也會跟著翻升兩三倍。有時候將食譜中的穀類或肉類全部換成蔬菜都沒有問題。

◆手掌量度肉類份量
放蔬菜可以豪爽一些,但放肉類就要酌情酌量了。怎麼才算是合適呢?打開你的手掌,它的大小和厚度就是你所需肉類的最大值,份量只要不超過就行。

◆腰斬芝士
凡需要在菜式上撒上芝士,一半份量就好了。為了保持濃郁的芝士香味,可以挑選香味更濃的芝士,或者將芝士和燕麥、香草等混在一起撒在食物上,同樣惹味。

◆謝絕奶油
用意大利軟酪(Ricott)和乳酪來代替奶油,兩者混合之後的口感跟濃縮奶油十分相似,最關鍵的是它們所含的飽和脂肪只有奶油的五分之一、熱量只有奶油的一半。

◆省點橄欖油
不少菜式都要求加入一杯或者半杯橄欖油,其實一兩茶匙就足夠,除非你喜歡油膩。根據經驗,直接從油瓶倒出都會出手較重,最好用勺子一點點來。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可用Apps 下載 《Mag Digest 名刊匯》瀏覽全本內容
或登入www.magazines88.com 瀏覽更多國際雜誌資訊。

眼袋過大?可得好好關「心」

摘自:《讀者文摘》2013年3月號(第17頁)

當外表浮現老態,很可能代表心臟也不再年輕了。最近研究發現,早衰的成年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同齡但外貌較年輕者高。

丹麥哥本哈根心臟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將近11,000位年過40歲的受研究者後發現,具有3-4種老化跡象的人,包括髮線後移、禿頂、耳垂皺褶明顯、眼瞼附近堆積黃色脂肪,心臟病突發的風險提高了57%,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則增加了39%。

上述報告的資深作者安妮.泰布耶格.漢森教授表示,這些跡象顯示的是人體的生理年齡,與實際無關。她建議醫師將查看這些衰老跡象列為例行檢查的一部分。而眼睛周圍的脂肪沉積,是預測突發性心臟病,以及其他心臟疾病最有力的指標。

◆善用下午茶時間
一項小規模的研究發現,每天喝3杯不加牛奶或糖的紅茶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其中,男性測試者的三酸甘油酯(一種會阻塞動脈的血脂)下降了39%,女性測試者則下降了29%。其他的好處還包括:血脂濃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俗稱的「好膽固醇」)含量卻升高了。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可用Apps 下載 《Mag Digest 名刊匯》瀏覽全本內容
或登入www.magazines88.com 瀏覽更多國際雜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