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偽造」假可亂真 全人類可變受害者

深度偽造成科技陷阱 人人均可能受害
 
「深度偽造」(Deepfake)就像喪屍不停出現。最先是貌似演員Gal Gadot和Scarlett Johansson的成人電影,然後是奧巴馬和特朗普出現在不可能出現的場合,說一些他們不可能說的話。
 
歡迎來到「深度偽造」的時代,這是由人工智能帶來的威脅,例如將人們放入某個場合,或令他們說一些話,與從不相識的人互動等。不久,人們便擔心這種深度偽造技術會用於政治目的,造出政治人物的醜態,或散佈假消息。
 
相關應用程式關閉 人們正視潛在問題
 
目前為止,女性是深度偽造的最大受害者。6月底,Deepnudes應用程式在一遍爭議聲中宣佈關閉,因為多位記者報導指,用戶可將女性的普通照片輸入程式,產生她們一絲不掛的照片。
 
人們憂慮這種科技甚至會超越不雅色情的用途,特別是一旦涉及政治,甚至可能被利用來影響選舉結果。這種擔憂正在加劇,因此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希望立法禁止深度偽造技術的應用。不過科技巨擘相信其工程人員可以解決這種問題。
 
然而,紐約人權組織Witness的計劃總監Sam Gregory指出,製造一段深度偽造的影像,遠比偵察誰真誰假容易得多。很快即使不懂科技的人也能製造出深度偽造的影像。
 
Witness教導媒體公司和相關人員如何分辨人工智能技術製造的「人造影像」,並致力要求各科技公司負責任應對這種技術。Gregory表示:「那些公司開發應用程式讓人可將照片改頭換面,就應該開發產品可偵察偽造技術。」
 
科技巨擘亦正亦邪 防毒軟件應運而生
 
軟件生產商Adobe Systems正是這樣。6月,Adobe Research的電腦科學家展示一款文字轉為語音的強大混算程式,可將文字變成電影人物的說話。該公司發言人表示,Adobe的研究人員亦同時在開發技術幫助人們識別偽造技術。Adobe最近發佈一款軟件工具,可偵測Photoshop產生的影像。
 
然而正如研究人員和維權人士所指,開源社群由大量獨立編程人員組成,往往缺乏組織,很難可以應付這類軟件產生的偽造影像。
 
因此,市場出現另一股對抗勢力。荷蘭初創企業Deeptrace Labs表示正在開發「深度偽造防毒軟件」,其客戶包括媒體公司,可為記者提供偵測假影像的工具,辨認影像的真偽。

美容噴墨打印機面世 化妝革命隆重掀幕

美容產品與科技結合 化妝噴墨機輕巧易用
 
噴墨打印機與高貴、美容和明豔等詞語從來扯不上關係,但一款Opte手提化妝打印機,卻可在臉上噴墨打印,開發商保證效果像傳統的化妝。
 
Opte配備多個鏡頭,可每秒拍攝200張圖,迅速掃瞄臉上瑕疵,例如老人斑和色斑等,當您將這設備掃過臉龐,系統就會用顏色準確將這些斑紋隱藏起來。這款輕巧的打印機操作時相當寧靜,不斷噴出顏料,然後一整天就容光煥發,臉上再看不到瑕疵。Opte噴墨機還會釋放煙酰胺血清,這是一種維他命B3,可使臉上黑斑淡化8至12星期。
 
主打自然化妝之美 尖端科技集一身
 
Procter & Gamble旗下P&G Ventures的研發部門總監Becky Kaufman表示:「效果不只是淡化這麼簡單。」這款產品針對期望以最自然效果見人的客戶,他們不想給人看到化妝效果,而是希望像天生麗質。
 
這款產品以350個配件組裝,內置尖端科技,集超過25項專利於一身。Procter & Gamble亦出售其他較大眾化的美容護膚品牌,例如最為人熟識的Olay和Ivory肥皂。
 
噴墨行業十年難題 終於變為高級產品
 
P&G Ventures這次不僅將噴墨打印機技術變為迷你版,更解決了一直困擾噴墨行業多年的難題:如何使美白物質二氧化鈦浮在顏料上面,因為這種物質一般都是沉在混合液底部。這個技術瓶頸用了十年時間終於得到解決,最終由這家公司與日本的Funai Electric Co.合力帶來了重大突破。
 
P&G為Opte提供三個配方,專為白晢、中度和黝黑膚色設計,可覆蓋98%化妝色調。這款產品將於2020年推出市面,售價約為599美元。P&G Ventures發言人Lauren Thaman表示:「這是我們開發的最高級美容產品。」

企業生意在中國手 國泰率先低頭附和

中國王牌領空權 國泰為之附應
 
1990年代,當英國準備將香港歸還中國,時任太古集團主席Adrian Swire擔心旗下國泰航空會失去在中國領空的飛行權,因此與中國達成條件,讓國企增加持股,與北京政府保持友好關係。
 
時至今日,香港經過兩個多月的示威浪潮,中國當局為遏止反對聲音,甚至禁止國泰航機飛越領空,Adrian Swire的兒子Merlin現為太古集團主席,面對同一困境時,他親自飛往北京與政府官員會面,不久便宣佈國泰行政總裁何杲(Rupert Hogg)及其副手盧家培辭職。香港投資者David Webb表示:「這次向北京低頭最令人恐懼。」
 
跨國公司紛紛受壓 國泰成為低頭象徵
 
國泰並非唯一受反北京浪潮影響的跨國企業。繼國泰後,奢侈品牌如Versace、Coach、Givenchy均為生產那些被視為損害中國主權的衣服向中國致歉。PricewaterhouseCoopers則受中國媒體批評對示威者的指責不夠嚴厲。大型銀行滙豐公開讚賞中國共產政府,因而招致示威領袖的批評,而中國及香港的業務共佔集團全球收入超過三分之一。
 
國泰很大程度象徵著香港英國管治時期建立的自由制度,但經過北京政府的連番打擊下,其立場徹底轉變,恐怕會成為向中央政府低頭的象徵。
 
香港民主黨副主席兼區議員羅健熙表示:「當初,我認為大部分香港人都站在國泰這邊。」但若國泰「繼續妥協」,他表示香港人對其支援可能會減少,外遊時甚至寧願改為乘搭中國國航或其他航空公司的客機。
 
白色恐怖影響營商環境 社會反感將更烈
 
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更表示國泰行政總裁Hogg雖然已離職,但仍然不夠,仍未能為處理「激進」員工的「溫和態度」贖罪。
 
對於修補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不僅對國泰很重要,其母公司太古集團93,000名員工中,三分之一在內地工作,而其全球飲料業務一半收入來自內地。
 
Webb擔心導致Hogg辭職的政治環境將打擊香港,嚇走區內人才。他接受訪問時指:「這種情況足以產生壓力要人洗腦,因此長遠影響相當負面。若因為觀點而革職,人們不會喜歡在這樣一個地方工作。」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者蔡子強表示,另一個風險是國泰的妥協會鼓勵北京加強對言論自由的打壓,甚至對其他大型公司施加更大壓力。他指出:「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可導致社會對北京更加抗拒,局勢更加不穩。」

TikTok熱潮席捲全球 風光背後存隱憂

TikTok海外大受歡迎 下載次數居高不下
 
TikTok(抖音海外版)在美國大受歡迎,推出2年應用程式下載次數高達9.50億次,用戶主要是想觀賞短片或想分享個人說唱、跳舞或魔術表演的年輕人。
 
TikTok受歡迎程度使它已成為最重要的軟件之一。據應用程式分析公司Sensor Tower數據,今年首三個月, TikTok下載次數已排全球排第三位,超越了Facebook和Instagram,僅低於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
 
Sensor Tower潮流觸覺部總監Randy Nelson表示:「TikTok的賣點全是自家製的短片,內容繁多而無須製作費。Instagram或YouTube的影片遠遠較為成熟,而TikTok屬於狂野派。」
 
不過影視應用程式是很受潮流影響的業務,因為用戶隨時可以蜂擁至另一個熱潮。此外,要從用戶身上變現相當困難,即使能夠也不會豐厚。
 
例如Twitter便吸收了教訓。這家企業於2012年進軍短片市場,斥資3千萬美元收購當時流行的Vine。Vine一段短時間內曾掀起熱潮,不過這股熱潮很快便過去,Twitter最終亦被迫於2016年結束這門業務。
 
Facebook感到威脅 種種抗衡均無功而回
 
TikTok是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旗下公司,該公司由Microsoft前軟件工程師張一鳴於2012年創辦,自2016年推出抖音後,這家公司的業務便急速增長,其後一年更推出TikTok進軍全球市場。
 
Facebook顯然已感受到威脅,去年便推出短片分享程式Lasso與之對抗,不過據Sensor Tower資料,截至6月該軟件下載次數只有187,000。同時,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亦加入類似於TikTok的功能。
 
不過Facebook的努力未能阻止TikTok的快速崛起。據分析公司App Annie數據,今年首季單計Android手機,美國用戶便共用了8,500萬小時玩TikTok,較去年同期多近5倍。
 
投資公司GGV Capital的執行夥伙Hans Tung指出:「字節跳動科技擁有數百名人工智能工程師,最出名是其混算程式,能夠知道你最喜歡什麼,又讓你知道別人對你有何看法。」
 
TikTok業務面對挑戰 仍然未能真正變現
 
不過TikTok的崛起亦充滿爭議性。今年便先後兩次觸犯法例,2月便向美國監管當局支付5.7百萬美元罰款。其後到4月,印度高等法庭更向TikTok頒佈禁制令,指其散佈色情文化,又令弱勢社群承受風險。該禁令在TikTok承諾解決問題後獲得解除。
 
TikTok不像Facebook,無法向特定用戶送出廣告。TikTok目前在中國以外地區僅擁有1.5億月活躍用戶,這顯示許多下載TikTok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使用該程式,相反Facebook及旗下軟件WhatsApp和Instagram卻擁有24億月活躍用戶,因此數碼營銷公司Ignite Visibility行政總裁John Lincoln表示,TikTok目前的廣告能力仍然很有限。

喝酒會臉紅不是代謝好

患有酒精不耐症 罹癌風險大增
 
「喝酒臉紅不是代謝好,是有基因缺陷,不能喝啊!」飯桌上,越來越常聽到喝酒非好事的觀念。這種觀念背後的推動者,是美國史丹佛大學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東亞地區主任陳哲宏。
 
由陳哲宏與學生命名的「酒精不耐症」是什麼?這是一種先天的基因缺陷,導致人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成的乙醛。
 
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一級致癌物,若累積體內將大幅提高罹癌風險,特別是口腔癌、食道癌、乳癌、胃癌等。
 
亞洲酒精不耐症全球之冠
 
根據最新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酒精和健康年報》,全球每年超過300萬人因喝酒而死亡,平均每6分鐘就有1人因酒精而死亡。其中,酒精產生的乙醛是導致口腔癌、食道癌的重要原因。
 
根據估計,全球共有5億6千萬亞洲人帶有酒精不耐症,比率為全球之冠,而台灣壯年男性口腔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是世界第一,每年3,000人死於此病。
 
據1995年一項研究顯示,喝酒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機率增加10倍、吸煙18倍、嚼檳榔28倍,若3個習慣都有更會增加123倍。
 
不只口腔癌,早於1990年代的日本,醫生就觀察到很多食道癌病人都有喝酒習慣,且喝酒會臉紅。
 
紅酒有益的觀念應改變
 
許多文化及工作需要喝酒應酬。職場上司、同儕等逢年過節聚會多會喝酒,即使喝酒嘔吐,還會說多訓練就好。
 
可是不舒服的反應,代表身體告訴你不能再喝,若是勉強飲酒,反而更傷身。這種文化應該改變,不喝酒不應該代表生意做不了。
 
若患有酒精不耐症,同時又習慣喝酒和吸煙,就要特別追蹤口腔狀況,不要等到罹癌時才治療。
 
此外,許多人認為每天來杯紅酒,有助保護心血管。然而馬偕紀念醫院心血管中心超音波兼遠距醫療主任洪崇烈表示:「這是因為葡萄的好處,有點像喝葡萄汁,並不是酒精有幫助。」據該院發現,酒精反而會對心血管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患有酒精不耐症的人。

大數據助垃圾處理 未來環保靠科技

垃圾處理變生意 只靠軟件運籌帷幄
 
Recycle Track Systems是一家軟件生產商,採用數據分析,協助企業客戶削減成本,又可幫助他們更加環保。行政總裁Greg Lettieri表示:「科技能幫助循環再用及減少廚餘。」
 
然而,RTS並不像其他處理廢物公司,因為這家企業並沒有擁有自己的貨車和循環設施,而是致力提升軟件,並供其貨車運輸夥伴公司免費使用,使廢物處理達到最有效率。
 
採用未來先進技術 數據分析提升效率
 
RTS的軟件讓客戶可選取想要處理的廢物數量及類型。當垃圾車來到附近,將他們的廢物取走時,便會發出通知。該軟件亦會透過電郵或短訊通知客戶垃圾車的位置,有助減少等候時間。
 
Filco Carting的聯合擁有人Domenic Monopoli表示:「這是未來一部分。我起初很懷疑,但當看過了整個系統的運作,就知道將會成功。」
 
Lettieri最初在Bank of America的網絡安全部門工作,而另一聯合創辦人Adam Pasquale則繼承廢物管理家族生意。後者的經驗協助他們發展該業務,例如幫助Google將大量廚餘運往農場,作為豬隻飼料;又幫助Whole Foods重組廚房垃圾桶及重新培訓員工,有效管理有限的儲存空間。此外,RTS又幫助WeWork將舊椅舊枱捐給公眾或虧損企業。
 
RTS又協助SoulCycle處理了5,000輛舊單車。SoulCycle總監Nik Karbelnikoff表示:「我們要他們報告這些廢物都以負責任的方式進行處理,而且符合可持續發展,透明度非常重要。」
 
短短四年急速發展 系統優勝難取代
 
RTS現時只成立4年,擁有40名員工,但近來從風險基金獲得2.5千萬美元的融資。RTS更表示,預計明年收入將達2.5千萬美元。聯合創辦人均表示公司明年將實現盈利。
 
不過理論上,運輸公司大可自行更新系統,將RTS排除出去,然後親自與客戶接洽。然而,Barclays Center的營運總監Rohan Bhasin表示,RTS勝在向我們提供圖表等資料。「我們因此知道有多少垃圾要處理,這方面的資料很有用,讓垃圾處理很方便。」

科技巨企千金一擲 看誰燒錢最驚人

科企巨擘燒錢成常態 未來賺錢的必經階段
 
「若要賺錢,便須先花錢。」這是最為企業受落的營商理念,特別是矽谷這個地方,諸如Tesla、Uber、Lyft、Snap等都是不停燒錢的企業,坐擁的高昂估值就是市場相信有天將會扭虧為盈。不過正如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等企業在取得盈利前,不都是燒了無數錢麼?
 
事實上,成功科技企業在賺錢前必先燒很多錢,這種假設並非有錯。對於四大科企技業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的初期,就會發現所走過的路與新一批科技企業相似(Tesla、Uber、Lyft、Snap)。
 
過去成功企業燒錢不嚴重 合共只是10億美元
 
雖然過去部分燒錢企業成功跑出,卻有部分最終失敗,例如Webvan及eToy.com。據會計師Jack Ciesielski表示:「現時燒錢的企業,投資者不僅參考過去失敗的例子,也會比較成功的個案。」
 
對於這方面的分析,關鍵的量度指標並非盈利,而是「自由現金流」,當自由現金流出現負數,這部分就是燒錢數目。
 
以Google為例,公司雖然曾經嚴重虧損,但自由現金流卻從未出現嚴重負數,而Apple的自由現金流更是從未出現過負數。至於Facebook亦只有在2007年及2008年兩年間出現負數的自由現金流,當時公司嚴重燒錢達1.43億美元。Amazon雖由1999年到2001年出現較嚴重的負現金流,但到2002年開始便已經是正現金流。四大科技巨頭這些年來合共燒的錢亦只不過是10億美元。
 
新科企巨頭燒錢驚人 未看到盈利之路
 
相反,以Tesla為例,燒了12年錢後,共燒了109億美元。到今年首季,銷售更出現疲弱,迫使Tesla須要再籌24億美元。Morgan Stanley的Adam Jonas更對其股價預測從97美元大幅降至10美元,表示目前中國的市場亦出現放緩。
 
再看Uber至今3年總共燒了89億美元。2016年,Uber的負現金流錄得4.5億美元,之後不斷收窄,儘管仍然嚴重。
 
Lyft在三年內共燒了13.6億美元。2016年,Lyft燒了4.96億美元,其後輕微改善。
 
Snap在四年間共燒了27.2億美元,不過Snap的研發費依然很高,佔總成本三分之一。Wedbush的Michael Pachter表示,Snap的收入及增長都很令人滿意,但「踏上盈利之路仍很漫長」。
 
新一批燒錢巨企至今已淨燒了239億美元。這樣的話,到底投資者會否從新一批科技企業獲得回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