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時代女性之最

100 Women of the year

TIME選出一百年來各年最具代表的女性人物,以下是其中幾個:

1924年

Coco Chanel是一位出色的女企業家,創立了全球其中一個著名品牌。她是一位機會主義者,曾經與德國納粹黨合作,因此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然無礙。Chanel是最早一批設計師採用毛線衫作為潮流服飾。今天的Chanel已是實用和奢華的代名詞。

1928年

黃柳霜在美國出生,1920年代由於演技出色,曾在荷里活闖出名堂,但由於當時美國法律充滿歧視,禁止其他膚色人種登上大銀幕,令她處處受制。她經過幾年公開批評美國的種族主義後,在1928年毅然到了歐洲,當地觀眾很欣賞她的才華,沒有歧視她黃種人的身分。她因此在當地成為國際巨星,到1950年代回到美國繼續為反歧視抗爭,最終成為第一位亞洲女性主演美國電視劇集。

1937年

宋美齡對近代的中國影響深遠。她畢業於美國威爾斯利學院,嫁給當時中國總統蔣介石後,曾在抗日期間走訪美國,爭取美國支持抗戰。她在國內亦呼風喚雨。TIME在1937年將她與蔣介石同列為當年的風雲人物,表示:「西方社會沒有一個女性在其國內的地位,及得上這位蔣夫人。」

1945年

說到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必定要提華裔科學家吳健雄。如果沒有這位物理學家,整個計劃便可能失敗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亦可能要打至1946年,甚至更長時間。當原子彈在1945年第一次使用,結束了整個戰事,人們常提到Enrico Fermi和Robert Oppenheimer,但兩人若沒有吳健雄的協助,卻是未必成功。

1952年

伊莉莎白二世在26歲登基為王,國民都寄望英國能因此富強。然而,她在位時大英帝國的瓦解卻正在加快,先後失去了埃及、蘇丹和加納。七十多年後,她現在只管治英倫三島,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大大降低。不過她現年93歲,軟實力卻是舉足輕重。

198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英國是一場災難,大英帝國失去了大部分殖民地。戴卓爾夫人在1982年發動軍事行動,成功擊退阿根廷,保住了其中一個最後的殖民地福克蘭群島。她因為此役民望攀升,更在國會選舉大勝,手握大權推行多項重大經濟改革,令英國經濟繁榮。她亦成為英國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首相之一。

民眾愁困在家發悶 網上直播逆市奇萉

人們在家百無聊賴 網上直播大受歡迎

正如無數留守家中的民眾,Peter Li感到非常沉悶,只能靠手機解悶。在封城期間,他很喜歡收看抖音平台上北京最紅夜總會One Third的現場直播。夜總會裡當然沒有顧客,但有主持在播放勁歌。短短5個小時,像Li這類觀眾已合共給予這家夜總會人民幣200萬元的打賞。

由於當局實施嚴格封鎖措施,無數民眾的日常生活,很快便得依靠互聯網。白領專業人士在家工作,教師遙距上課,零售店經營更多網上買賣。不過像夜總會、健身中心和其他需要人與人接觸的消費企業,現場直播成了與顧客保持聯繫的有效方法。

網上直播收視激增 促成大量購物消費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教授邢采指出:「人們參與虛擬社群,為要找到社交聯繫,期望感到被愛和歸屬感。」

直播節目已成為中國很普遍的娛樂。研究機構iiMedia估計今年中國已有5.01億人轉看大量業餘播主的生活直播片段。有時這些播主純粹只是坐在睡房中,對著鏡頭清談幾個小時。

此外,越來越多人願意付費收看這些直播節目,又或在直播期間消費。2019年上半年,便有超過一半觀眾收看消費直播,40%更下訂購物。

當局的封城措施,刺激這類直播的需求。據研究機構Questmobile資料,單是農曆新年期間,抖音、快手和其他同類應用程式的觀眾合共激增至5.74億,較2019年上升35%。用戶平均每日用105分鐘收看網上視頻,去年則為78分鐘。

上網習慣已經建立 企業各出奇謀制勝

疫情過後,人們生活將回復正常,企業復工,夜總會重開,但一些分析師表示,這種觀看直播的習慣可能已經建立起來。Citi互聯網分析師Alicia Yap指出:「最近用戶對網上娛樂和行為的轉變,可維持更長時間。」

中國一家有115分店的健身連鎖集團Super Monkey表示,公司舉辦的直播健身課程和營會,最近有280,000活躍網上用戶參與。對手Shape Fitness亦於疫情爆發後馬上開始串流直播。創辦人Zeng Xiang表示:「這樣我們可保持客戶的忠誠度,亦可在非常時期吸引新客。」

珠海一家初創企業四維時代(4DAGE)亦把握機會,利用3D鏡頭重現空間感,推出1,000多家博物館的導賞團服務,短短幾個星期,已吸引約1億人次觀賞,在疫情未爆發前,平台只有幾千人次瀏覽。

四維時代首席顧問Matteo Pallotta表示:「人們太悶了,所以在家中設法尋找娛樂方法。」

強迫症知多少

強迫症影響生活 患者圖靠行為紓緩
 
每1,000人中,便有約16人一生中總有某段時期會受強迫症(OCD)困擾。這種精神疾病嚴重的話,可帶來毀滅性後果,例如影響能力、人際關係和生活質素。不幸的是,許多個案並未引起注意和治療。
 
顧名思議,強迫症患者會充滿強迫性的焦慮思想,甚至擺脫不了這種思想。患者往往會以某些重複性(強迫性)行為來緩和這些焦慮。雖然單是不斷重複或近乎強迫的思想已符合這個病症的定義,但要確認為疾病,則必須是這些思想或行為已佔用了大量時間,而且令人情緒低落或影響生活。
 
強迫行為各異 認知行為療法標本
 
至於強迫性的症狀則因人而異。有的人會時常擔心沒有關掉微波爐,有的則總是焦慮四周環境不夠清潔,另有一些人總是有自殘思想。強迫症往往會出現一些不理性或過火的行為,患者就是想對付這類思想。例如有的人出門前會重複檢查微波爐三次,進進出出,直到真的要出門為止。
 
強迫性行為只能短暫紓緩這些思想或焦慮,只是治標不治本。相反,認知行為療法的目標則是處理根本思想。這種療法一步步跟進令患者無法擺脫的情境,包括了現實世界或想像,目的是讓患者適應這些重複思想,更親身體驗無須作出強迫性行為,這類思想也會很快消失。不過治療期間,患者可能會很辛苦,因此20%患者會中途退出。
 
成效各異需堅持 重建生活有希望
 
英國志願團體OCD Action發言人Olivia Bamber指出:「我們需要提供額外支援。患者聽到其他人接受治療後痊癒的故事,也會得到鼓勵。」
 
此外,藥物治療亦可改善問題,超過60%患者服藥後症狀得到改善。不過正如所有藥物,總會出現副作用,因此需要在療效和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雖然目前許多研究人員在測試二線療法,例如腦深層電刺激,但現時並無足夠證據顯示這對強迫症有效。
 
Bamber表示,若是認知行為療法沒有什麼效果,可尋求其他療法,許多患者都是同時接受多方治療,這是很普遍和正常。治療強迫症最終目的並非完全清除那些思想,而是要使生活不受影響,這個目標是有希望實現。

電影人物來自真人

小說或漫畫許多虛構人物,其實可能真有其人,作者只是根據真實人物為藍圖。以下是幾個著名故事虛構人物現實世界中的真人模型。
 
1.    James Bond(占士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英國間諜名叫Forest Yeo-Thomas前後三次從萬尺高空跳傘抵達當時被納粹德軍佔領的法國,但後來被納粹秘密警察捕獲,施以酷刑。後來,他成功逃脫,再次回到盟軍陣營。他的勇氣當時感動許多英國人,包括嶄露頭角的作家Ian Fleming。據說Fleming用了Yeo-Thomas的事蹟和冒險行為創作了舉世聞名的虛構人物James Bond。
 
現實中,Yeo-Thomas就像James Bond一樣,文質杉杉,卻身手敏捷和足智多謀,能夠從敵方陣地全身而退,例如躲藏在靈車內、跳下火車、扼死守衛等。電影《新鐵金剛智破皇家賭場》中James Bond受到的酷刑,據說正是納粹德軍曾用在Yeo-Thomas身上的。
 
2.    Severus Snape(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中魔法學校那個事事計算的校長Severus Snape是個嚴厲的人,令一眾學生充滿恐懼。現實中,這個人物亦是根據作者J.K.羅琳遇見過的人改編而成,這人就是她從前的化學老師John Nettleship。正如Snape,Nettleship也留有一頭黑色長髮,神情嚴肅。可以理解,現實中的Nettleship並不喜歡自己成為這個角色的藍本。他接受BBC訪問時表示:「我對此感到不幸。我太太說:『我很早便發現這個角色以你為樣本,只是不敢跟你說。』」
 
3.    Charles Montgomery Burns(Simpsons系列裡的全球首富)
John D. Rockefeller是昔日全球首富,而Simpsons系列中世上最有錢的人Montgomery Burns便是根據他創作而成。Rockefeller曾長期壟斷石油業,而Montgomery Burns在故事裡亦壟斷一切;Rockefeller瓦解了罷工潮,故事裡的Burns亦懲罰了詐病的員工如Homer Simpson。
 
4.    Mary Poppins(魔法保姆)
P. L. Travers創作的著名人物Mary Poppins在小說和電影裡是個嚴肅而又懂得魔法的人。現實中,這個人物是根據作者的姨媽Christina Saraset為樣本。Travers的第一本Mary Poppins出版於1934年,相當受歡迎,粉絲便包括Walt Disney的女兒,她們遊說父親買下小說的版權,但事隔14年後Travers才肯將版權賣給Disney。不過電影上映後,Travers不喜歡當中的煽情和過於甜蜜,因此拒絕再向Disney授出續集。

香港抗爭持續 政府遲來的補救

香港抗爭持續 政府遲來的補救
 
香港的抗爭仍然持續。因修訂《逃犯條例》觸發的示威,隨著政府對反對聲音充耳不聞及以嚴厲手段強推法案而引發示威者更多其他訴求,包括要求警方問責及捍衛香港的民主等。結果雖然特首林鄭月娥於9月4日正式宣佈撤回該修訂條例,對許多人而言已經「太少及太遲」。
 
過去14星期,百萬人多次上街遊行,少數示威者更訴諸暴力。警方則以催淚彈、橡膠子彈強硬對付,甚至警告將用上實彈。部分組織人士更呼籲台灣給予抗爭者政治庇護。
 
習近平不願出兵 冀以時間瓦解運動
 
北京政府至今採取審慎策略。官方媒體雖然不斷恫嚇,又展示軍隊實力,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避免軍事介入,仍然留給林鄭月娥平息亂局,可是過去三個月她可說是完全失敗,近期更流出會議錄音,表示她若可以的話寧願辭職,又說需要服侍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兩個主人。
 
雖然成功迫使法案撤銷,但示威者眼下的形勢將更困難,因為這場運動並沒有核心領導者,而一批期望示威和平進行的人將與這些「勇武派」割席。情況正如法國的「黃背心運動」,由於組織欠完善,加上抗爭由具爭議的議題擴展至不可能實現的要求,以至難以獲得大眾支持。
 
因此,習近平可以等待,有信心人們將回去工作維生,而學生則回到課室學習。畢竟香港經濟已受到顯著打擊。
 
特朗普盼討好中國 習近平堅持強硬路線
 
此外,國際的支援亦很缺乏。歐洲的領袖最多只是就示威活動發表意見,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則期望維繫與習近平的關係,爭取中美能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便曾對習近平及其面對的香港困局表達同情,更明確表示不打算站在示威者一邊。
 
正是這些原因,習近平才會認為時間能瓦解這場運動,正如五年前中國瓦解「雨傘運動」一樣。有人埋怨特朗普沒有支持示威者才令局勢無法平息,不過真正令局勢火上加油的人卻是習近平,因為他既不讓林鄭月娥辭職,又堅持絕不退讓的強硬策略。香港許多人均認為北京從根本上削弱香港政府的權力,很明顯習近平無意說服他們改變這種想法。

每天吃1至3瓣生大蒜 保護心血管

大蒜功效神奇妙用
 
過往研究顯示,若是常吃紅肉、蛋等含肉鹼與膽鹼的食物,體內易生成氧化三甲胺,導致心血管疾病,不過台大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每天吃1至3瓣生大蒜可減少氧化三甲胺產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大蒜中特殊的蒜素(allicin)不但能降低膽固醇的合成,也能降低血小板的黏度,防止血小板貼到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是保護心臟的好食物。此外,大蒜還含有類胡蘿蔔素成分,它能預防癌細胞的生成。美國愛荷華女性研究中心發現,經常吃大蒜的人得到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少了30%。
 
台大醫學院與食品科技研究所研究發現,葷食者體內產生氧化三甲胺的機率是素食者的10倍,長期累積高濃度的氧化三甲胺,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也發現,大蒜素除了能殺菌,還能抑制腸道菌產生氧化三甲胺。建議60公斤體重的成人,每天吃5至10克大蒜,約1至3瓣,預防心血管疾病。
 
吃大蒜幾個重點
 
不過,大蒜素遇熱會失去活性,因此最好咬碎生吃,且要注意別空腹吃大蒜,以免對腸胃道太過刺激。生大蒜與熟大蒜作用不同,生大蒜辣素多,刺激性強,不但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也會加強發炎反應,因此胃發炎、喉嚨痛、痔瘡、眼睛紅、長青春痘等體質容易上火的人,不宜生吃大蒜,以免加重病情。
 
大蒜吃多了,尤其是生吃,口內殘留的嗆鼻氣味卻常令人困擾。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團隊,以科學方式找出對抗蒜味的解方。研究結果發現,咀嚼薄荷葉是所有方法中成效最顯著的一種。此外,吃蘋果與生菜也減少50%的異味濃度。至於以往被許多人認為具有除臭效果的綠茶,似乎對消除蒜味沒什麼明顯成效。

澳洲山火燒遍大地 再多錢也買不到平安

 

一家人擁在曾經風光明媚的沙灘,後面是他們被大火吞噬的房屋。小小的幼樹熊毛髮被燒焦,摟著樹熊媽媽永別。軍用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到處尋找生還者,爭分奪秒。
 
這些片段都是在澳洲發生的殘酷現實,這場自12月發生的大火奪去了二十多人性命,數以億計動物被燒死,2,500萬畝土地變成焦土。塔斯曼尼亞大學消防研究中心總監David Bowman指出:「我們正處於嚴峻的戰爭。」
 
這場災難成為全球焦點。眼見無數可愛的樹熊、袋鼠和沙袋鼠慘死,令人難過,而山火發生的地點更是澳洲富裕地區,提醒人們即使有錢,遇上天災也不可能免疫。
 
氣候暖化是元兇 天災嚴重性勢加劇
 
這場山火的出現,印證了人們對氣候暖化造成自然災害的憂慮。無論是環保團體,或是令人生畏的科學報告,還有其他極端氣候災難,例如加州山火等,都在提醒我們氣候暖化已迫在眉睫。至於各國領袖是否能作出相應政策,則有待驗證。
 
澳洲山火與氣候暖化的關係,根本不可能質疑。當地雖然也時有山火,但氣候暖化加劇危機。多年來乾旱越來越嚴重,導致植物死亡,變成易燃的導火線,而酷熱的天氣就像焗爐,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去年,澳洲的溫度和乾旱程度破了紀錄,部分地區在12月的夏季錄得49度高溫。澳洲政府於2019年發佈的一份報告,便指出氣候暖化已經「導致近幾十年更易發生林區山火」。
 
政客看重經濟優先 民眾不滿情緒升溫
 
然而,澳洲現任政府高層很大程度否認問題根源,與美國、俄羅斯和巴西如出一轍。澳洲的礦業是該國經濟重要支柱,因此澳洲也是少數國家堅決反對大幅削減碳排放。
 
不過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不像特朗普完全否定科學數據,而是表示澳洲佔全球碳排放很小比例,減不減排作用不大。
 
Morrison的取態到底能堅持多久,目前尚不清楚。據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去年一項調查顯示,澳洲61%人認為政府應馬上採取行動,「即使要付出沉重代價」。這個比例較2012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
 
研究所的Daniel Flitton指出:「人們將會起來反對Scott Morrison。環保議題若處理失當,往後將成為澳洲總理垮台的致命傷。」

環遊世界5個貼士

不潔果子
 
法國布列塔尼(Brittany)的高樹籬沒有人打理,每到夏季尾聲就會結滿累累果車──藍莓。這是當地人唯一不會收割的果實。遊客可隨意採摘,飽嘗口福。如果遇見某位布列塔尼婦女皺眉,那麼她不悅的並非你偷摘人家的藍莓,而是由於你吃的是「不潔果子」,因為當地人信奉基督教,耶穌基督曾戴上荊棘冠,因此虔誠的布列塔尼人連觸摸帶刺的灌木都不願意。
 
在俄羅斯火車上喝茶
 
由於俄羅斯的水質惡劣,必須煮沸才可飲用,以致當地人盛行喝茶。假如你乘搭俄羅斯火車,在某個中途站停車,隨時會看到車上乘客連群結隊下車,像災民一樣蜂擁過去。如果您你莫明奇妙跟上去,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在排隊輪候煮沸過的食水。俄羅斯每個稍具規模的車站都設有這樣一個食水站。乘客以不同器皿盛了這些食水,便回到車上泡茶。這樣才能在全球最欠缺規劃的俄羅斯鐵路網上打發時間。
 
明碼實價和不收小費
 
遊客購物,價格很多時都是「海鮮價」,意即存在大量水分,可任意調高。在意大利的拿坡里尤其如此,過去甚至連銀行和郵政局的收費都在佔遊客便宜,遊客若據理力爭,隨時可削價一半。不過後來這種文化有所收斂,到現在已經全是明碼實價,此外當地人亦再沒有收小費,這些都是遊客公認的轉變。
 
鐵路渡輪投運服務
 
若要橫過英倫海峽,很快可有鐵路渡輪的選擇,三艘鐵路渡輪很快會投入服務。第一艘Twickenham Ferry則已經投運,可載12輛臥鋪列車,還有一個停車場可容納25輛自動駕駛汽車。這條服務線目標就是遊客夜半從倫敦出發,第二天已可在巴黎享用早餐。
 
單車天堂
 
荷蘭位於莱茵河三角洲,所以沒有山,人們往來大多無須很遠路程,因此最適合的交通工具自然是單車。每6個美國人就有一輛汽車,相反每3個荷蘭人就有一輛單車。荷蘭的鐵路網亦較美國密三倍,單車接駁鐵路方便快捷,當地順理因章成為單車天堂。遊客在當地可踏著單車,隨時下車吃喝休息,享受當地風光。

很少人知道的8件事

1.     樹懶閉氣之王
樹懶可以閉氣的時間比海豚還要久。海豚每隔10分鐘便需要氧氣,但一隻在水中游泳的樹懶卻可以閉氣長達40分鐘,而且可隨意減慢心跳速度。
 
2.     太空人流淚
太空人可以在太空流淚。但由於沒有地心吸力將淚水拉下,淚水只會積聚成一個水球,黏在太空人臉上。
 
3.     互聯網發明人一生的後悔
互聯網發明者Tim Berners-Lee創建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承認有一件事很後悔,就是在「https:」之後加了「//」。當時的電腦程式很流行這種方式,但這兩個「斜劃」其實沒有實際用途。他表示若當初不加這兩個「斜劃」,互聯網的速度將可加快,又可減少儲存空間。
 
4.     全球最大沙漠
理論上說,全球最大的沙漠是南極,而非撒哈拉沙漠,因為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定義,沙漠是「旱燥而雨量不多(年降雨量少於25厘米),只有少量槙物、人類和動物聚居」。根據這定義,南極面積1.42千萬平方公里,力壓撒哈拉沙漠的8.6百萬平方公里稱王。
 
5.     藍血人
人體裡的血液無論是體內或體外都是紅色,但我們的靜脈看上去是藍色,因為包圍血管的組織改變吸收和反射顏色的方式,以致我們看上去變成藍色。
 
6.     辣椒最辣部分
辣椒所以辛辣,是因為辣椒素(capsaicin)這種化學物質刺激人體的痛楚感受器。這種物質主要集中在红辣椒裡的白肉。種子裡其實沒有辣椒素,但由於種子在白肉內,所以沾了大量辣椒素。
 
7.     變色龍變色的真正意圖
變色龍可調節身上顏色,但顏色的變化其實有限。我們在電視和書本上看到變色龍變色,其實多數時候並非為逃避捕食者,而是想吸引異性,或防衛自己的領土。男性變色龍有時為了接近女性,會變色避過其他情敵,這樣就不會掀起一場龍爭虎鬥。
 
8.     餐廳芥末的真相
真正的芥末價錢很貴,而且很難種植。由於與山葵屬同一科,大部分餐廳都改用山葵(加入食物顏料)。真正的芥末相比我們在一般日本餐廳吃到的,味道較豐富和較甜。

新加坡機場變瀑布雨林

全球最長室內瀑布 機場與自然結合
 
小小的瀑布已教人喜歡,但若長40米,更出現在機場購物中心,那就更令人驚訝。這條瀑布就在新加坡機場,遊客步出飛機後不久,便會眼前一亮。
 
瀑布從天花玻璃窗上匯聚,然後一瀉而下。購物的遊客可以在此取景,拍攝照片留念。到了晚上,瀑布每隔半小時還有音樂表演,光彩奪目,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這是新加坡給遊客帶來的第一個印象,亦見證了這個城市如何努力改變自己,一洗過去古板陳舊的形象。這一切改造工程,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的濱海灣花園,或者再早一點至2010年的濱海灣金沙酒店。連串的工程帶動新加坡旅客不斷攀升,從2010年的1,160萬人次升至去年的1,850萬人次。
 
機場翻新工程龐大 環環緊扣盡展魅力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翻新工程始於2014年,到今年4月「星耀樟宜」(Jewel Changi Airport)項目正式落成,佔地總面積135,700平方米,包含一個大型室內園林、休閒空間、機場設施、130個客房的Yotelair旅店和大量零售和餐飲門店。
 
這項工程耗資12億美元建造,前身為一號客運大樓的停車場。整個購物中心樓高10層,5層在地面,5層在地下。整體設計意念來自新加坡的「花園城市」美譽。內裡多個元素與濱海灣花園互相呼應,令人聯想到標誌性的花穹(Flower Dome)和雲霧林(Cloud Forest)。
 
這條瀑布的官方名稱為HSBC Rain Vortex,已榮登全球最長室內瀑布,零感來自新加坡的傾盆大雨。
 
機場頓變熱帶園林 遊客樂見印象加分
 
瀑布周圍模仿熱帶雨林而建,該樹林官方名稱亦取自灌名贊助商,命名為Shiseido Forrest Valley,共種植了900棵棕櫚和6,000棵灌木。雨林有4層高,內裡更設2條步行徑,遊客可從1層走上頂樓的Canopy Park,從那裡拍攝瀑布最為壯麗。
 
佔地14,000平方米的Canopy Park包括遊玩設施、花園、廣場和8家餐飲店。遊客沿著Topiary Walk走,可見許多給修剪成動物的灌木;至於Petal Garden則可觀賞季節性花卉。Foggy Bowls則是小孩的樂園,地上會釋出迷霧,製造出像雲上遊玩的效果。至於Canopy Bridge則距地面23米,中間是透明玻璃,遊客可看到瀑布奇幻的景致。
 
「星耀樟宜」目的是吸引遊客,同時提升樟宜國際機場的形象,看來兩個目的都已很成功,可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