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可愛機械人 將成護理的未來

可愛機械人教運動 大受院舍長者歡迎

Zora只有嬰孩大小,雙眼可以轉動,相當可愛。自2019年2月以來,這個機械人進駐巴黎一家護老院,協助護理院舍長者。Zora可以教一班長者運動,播放歌曲。它的說話都是由主人Justin Santamaria利用平板電腦預先編製,Justin亦是長者和殘疾人士專業健身導師。

Zora指導的輪椅健身班,參與長者都很欣賞這個機械人。這些長者都是行動不便,而且有認知問題。但他們跟著Zora的指示,又唱又笑。

一名90歲的老婆婆事後表示:「這就像一件玩具,像回到童年一樣。我們這把年紀,有許多童年回憶。」

Zora對護理服務貢獻大 機械護理屬起步階段

但對於這家引入Zora的私人護老院舍集團Maisons de Famille,Zora不只是有趣,更是護老服務的未來。

院舍總監Delphine Mainguy指出:「Zora為我們給予長者的活動和整體護理注入新策略。」

多項研究已顯示Zora和其他社交機械人可為傳統護理提升價值,但由於機械人的使用仍屬起步階段,人們大多只是對種種成果聽了便算。

Maisons de Famille營銷與創新主管Boris Prevost表示:「有一個院舍長者不肯讓任何人幫他穿衣,但有賴Zora分散他注意力,他最後願意接受治療。另外有些患癡呆的長者,在Zora參與的班上,專注時間較平日長一倍。」

機械護理大勢所趨 作為輔助提高價值

Zora的製造商是比利時的Zorabots,負責設計和開發多款不同社交機械人的軟件,成功使Zora大受歡迎,已經進駐400家護老院舍,遍佈澳洲、比利時、法國、荷蘭、德國、瑞士、意大利、美國和一些亞洲國家。

然而,Zora並非十全十美。一些院舍長者投訴指Zora的聲線太小,有時難以聽得清楚。Justin則認為技術仍有改善空間。他表示:「編程不難,但需要時間。」此外,院舍員工和家屬則擔心Zora最終會取代護理人員職位。

不過無論如何,機械人護理已是大勢所趨。科技巨頭Samsung將很快推出旗下Bot Care機械人,將協助和監測家中病人、殘疾人士和長者。這款機械人可測量血壓、心跳和呼吸速度,又能提醒患者依時服藥,告知他們今天的療程,亦可播放音樂,在跌倒等危急情況通知家人。

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將有4.34億人年過80歲,機械人護理在未來多年將蓬勃發展。不過,Zorabots聯合創辦人Tommy Deblieck表示:「機械人永遠取代不了人的溫暖和專業。它們只是提供協助,作為額外支援。」

商場冷清如死城 多元路線是出路

疫情重創餐飲業 商場間接受害

幾十年來,上海四川北路被譽為是香港的銅鑼灣,但這已是疫情前的景象,現在那裡的大型商店關門的關門,人流冷清。這對全球其中一個最大消費領域無疑是一盆冷水,這就是餐飲,還有依賴餐廳吸客的商場。

長江證券估計,大型商場租戶中一般有三分之一屬於餐廳。由於電子商貿勁敵無法複製餐飲體驗,這正是商場最大的優勢。

然而,中國各地雖然已經解封,但消費者仍然憂慮收入、職位和病毒。餐廳和商店要不是關門大吉,就是要求業主減租,由於經濟不景,業主亦害怕失去租戶後無法找到商家接手。

商場靠餐廳吸客 解封後仍像死城

中國的商場有賴中產崛起,遲至近代才興起。據中國網上零售數據庫贏商大數據的資料,中國2009年只有4,298家商場,但這十年在萬達集團和新城發展等房地產商大興土木下,商場數目激增至41,850家。Cushman & Wakefield估計,單是2017年至2019年間,中國整體商場面積便增加53%。

商場一般靠餐廳來吸引顧客。贏商大數據估計,2016年全國商場租戶50%來自零售業,而餐飲則佔30%。但到2019年,傳統零售佔比已降至41%,餐飲則升至38%。

然而疫情改變了一切。許多商場都面對租金壓力,大量小型餐廳都已結業,而大型連鎖集團則尋求減租。據Bloomberg和年報資料,中國約60%上市餐飲公司手上資金6個月內就會用光,隨時破產收場。

上海購物中心協會於4月的報告表示,較不優質的商場在疫情過後仍然可能像死城一樣,無法支持,而新的商場亦會推遲開張。

商場被迫走多元路線 數碼新招圖破困局

面對餐飲業不景,商場將要以全新方法吸引消費者回來。這可能包括數碼科技、推出更多家庭為主的體驗、健康生活零售等。

以新世界發展開發的廣州K11購物藝術中心為例,在2月引入虛擬實境購物,消費者可用手機瀏覽Tory Burch和Emporio Armani的門店,同時可用微信跟職員溝通。該商場的網上門店推出首兩個星期,已吸引200,000訪客,帶來幾百萬人民幣銷售額。

Jefferies的消費分析師Anne Ling表示,疫情爆發「導致商場需要走多元化路線,不再依靠餐廳吸客」。她指出:「我認為消費者假設了疫情會不時重現。」

在家工作成熱潮 員工有利亦有弊

三藩市租金昂貴 員工都想搬到外地

Sachin Dhar在三藩市南部租住一房單位,月租2,650美元,覺得租金很便宜,不過當Facebook宣佈大部分員工可在家工作直至年底,他的打算便不同了。Dhar表示:「如果可以在其他地方工作,在大灣區租屋便很不智。」他因而計劃搬到夏威夷,或其他郊區。

廣告科技公司Jelli在疫情爆發前,一直懷疑讓員工在家工作是否可行,但疫情迫使員工要留在家中,事實證明工作效率沒有降低。公司的看法因而徹底改變。

灣區薪酬較豐厚 其他地區可住大屋

美國三藩市灣區的租金在全球數一數二,市民百上加斤。據Bloomberg計算,灣區自2011年至2017年每落成一個住宅單位,其實當地已新增5.4職位。由於住屋需求強勁,當地樓價中位數超過600,000美元,較全國水平超過一倍。

矽谷大部分員工都是租住房屋,因此隨時可搬出當地。由於Facebook和Google已宣佈員工今年都不用上班,而Twitter已告訴員工可選擇永久在家工作。因此,員工都紛紛計劃搬到其他地方,以他們的薪金水平,在其他地區可租住更大房屋,子女可以有花園和遊戲室。

據Glassdoor數據,Facebook和Google的軟件工程師年薪超過6位數字,他們的住屋選擇相當多。

遙距工作各有利弊 員工並非只有好處

三藩市的Twilio人力資源總監Christy Lake預計20%辦公室員工將轉為長期遙距工作。然而,這個趨勢卻又引來複雜問題。如果員工遷到物價水平較低的地方,Twilio應否相應調整薪金呢?

Lake表示:「如果員工住在密芝根州,但薪酬卻是灣區水平,這大概不是理想的營商之道。」

到底科技公司的員工會否真的出現遷居潮,紛紛搬出矽谷,仍需要時間觀察。此外,若容許員工永久遙距工作,亦有可能出現其他問題。

Yahoo在2013年便認為公司容許員工在家工作,有礙公司業務創新,因此將員工召回辦公室。不過目前的環境卻不同,這麼多人一同在辦公室工作,病毒傳染機會將很高。另一方面,這類遙距工作的趨勢,對員工其實亦並非一定好。既然員工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僱主自然也可從任何地方聘請人手。Jelli的員工Dylan Hecklau表示:「人才到處都是,那麼我的僱主為何要給我三藩市的工資水平?」

科學家抗病毒新科技大檢閱

現在出入境旅客都要量度體溫,但越來越多專家質疑措施的成效,因為受COVID-19感染的人可能多天後才出現發燒病症,即使有發燒,亦可服用退燒藥做成假象。

歐洲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入境體溫檢測未能識辨四分之三確診人士。因此,全球科學界唯有加緊努力,研發不同的技術應對疫症。

研究哺乳類動物病毒

研究人員將某特定品種蝙蝠身上發現的55種病毒繪製成基因圖,期望分析出哺乳類動物的所有病毒。這項數以十億美元計劃已進行了10年,研究組織估計已分析出320,000種病毒,未來若再有動物病毒感染人類觸發大流行,醫學界亦可事先作好準備。

機械人殺毒

中國和丹麥多家公司已研發出消毒機械人,可在醫院和辦公室釋放高濃度紫外線,沿途殺死病毒。部分國家亦嘗試利用無人機向可能受感染地區噴灑消毒液。

虛擬實境如同真實

全球各地可見,即使各國實施「居家令」,民眾仍然渴望社交和聚會。虛擬實境(VR)的科技不斷提升,帶來更迫真感受,如同置身其境,未來可帶來較安全的社交活動。

咳嗽預警

人們咳嗽和打噴嚏可能有天將成為預測大流行的早期警號。馬薩諸塞大學研究人員研發出一台設備,連接擴音器,專門負責監測醫務所和醫院的等候室。軟件如果發現清喉嚨和喘息的聲音較多,理論上就可發出警號。該系統去年在一家診所的測試,預測疾病的頻率符合實驗室測試結果。

遠征火星第一步 SpaceX首次載人升空

私人企業史無前例 首次送人上太空

如果一切順利,兩名美國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將在5月27日乘坐Tesla電動車前往佛羅里達州火箭發射基地,登上由Elon Musk旗下SpaceX建造的Falcon 9火箭。這將是史上首次由私人企業送人類上太空。

火箭發射可以有許多因素以致失敗告終,包括天氣和其他問題。美國太空總署對於由私人企業送人上太空感到興趣,因為SpaceX已證明自己相當可靠,成本又低,而且管理卓越。

過去十年,公司已發射超過100支火箭,大部分能安全回到地球,因此已在這個行業登上龍頭地位,市值迫近400億美元。

火星殖民為目標 計劃逐步真實

即使在大流行期間,SpaceX的8,000名員工仍然馬不停蹄工作,而且沒有特別嚴重和死亡病例。這次送人上太空,雖然是他事業上一大里程碑,但只是一塊跳板,因為他的公司有更遠大的目標。

Musk期望在火星建立殖民地,這是要讓人類夢想遠大,同時確保一旦殞石撞擊地球或瘟疫不受控,人類亦可有個避難所。

SpaceX的工程師正忙於建設一座巨型火箭Starship,正如公司網站所指,火箭將要帶人類到「月球、火星和更遠地方」。這個目標過去十年雖然惹人嘲笑,但到了現在,卻已給人很實際的感覺,因為這家火箭公司SpaceX屬於最為穩健和成功的風險公司。

重要時刻到來 人類遠征的第一步

SpaceX這次將人送上國際太空站後,將陸續向太空站運送物資,亦會發射軍用和商用衛星,以及數以千計自己擁有的衛星。公司亦正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計劃送人上月球。另外會送湯告魯斯(Tom Cruise)上太空站拍攝電影。

這次火箭升空時,Musk將與SpaceX和美國太空總署團隊進行最後一次的工程檢討。如果天氣配合,各項設備均如預期運作暢順,那麼將有兩位人類可離開大流行肆虐的地球,朝向太空進發。

Musk表示:「可能會有10,000個會議,以及10,000次不同的測試。」如果一切順利,這就證明政府可與業界合作實現周詳的計劃。他說:「我不想被認為是自以為是,但假設這次成功,那麼將是人類的重要時刻。我認為每個人都值得慶祝。」

武漢肺炎持續升溫 去游泳安全嗎?

隨著疫情持續升溫,許多喜歡游泳的人最想了解:「這時候還能去游泳嗎?」

在水中傳播的病源包括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感染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糞便、體液、唾液、被污染或消毒失敗的水質。

根據美國疾管署(CDC)最新網頁說明,如果泳池有做正確的消毒工作,應該可以清除或減低COVID-19病毒的活性。空氣傳播或接觸傳播是目前已知的武漢肺炎主要傳播途徑,所以避免密閉式空間、避免接觸感染的人仍是最重要的關鍵。

游泳池的氯可以殺死COVID-19嗎?

根據過去研究,泳池的平均氯含量,應該可以殺死大部分病毒,但是COVID-19是個跟過去冠狀病毒有點不同的病毒,很多研究仍在進行,我們可以透過過去較完整的文獻來尋找線索。

2019年有篇文獻回顧,主要整理近50~60年間泳池的幾次病毒感染重大事件。

腺病毒(Adenoviruses是游泳池最常暴發感染的病毒,其中人類腺病毒有不同類型,會造成多種臨床症狀,腺病毒3型、7型,會造成咽頭結膜熱;腺病毒8型,會造成流行結膜熱;腺病毒4型,會造成急性呼吸道疾病。腺病毒在環境中高度穩定,可以在水中長時間生存,透過接觸被污染的水或氣溶膠,也可能會在游泳池中傳播,不過大部分暴發事件的原因,都與游泳池中的氯含量過低有關。

腸病毒(Enterovirus大部分感染無症狀或病情輕微,但是極少數會有腦膜炎、心肌炎,大多數腸病毒感染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眼睛不適或頭痛等症狀,大部分事件也與氯含量過低有關。

諾羅病毒(Noroviruses主要可以分為7型,它常是引起流行性腸胃炎的原因,傳播途徑主要是糞便傳染,透過被病毒污染的水,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與腹瀉,感染原因可能和游泳消毒過程有關。曾有研究指出,在游泳池游泳不小心喝到水,比例最高的是小男孩,最低的是成年女性。

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也曾在游泳池暴發感染的公衛事件,主要是糞便傳染,過去感染都發生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或水管線被污染才造成,近20年已經很少有群聚的泳池A型肝炎感染。

從這篇研究的結果來看,冠狀病毒似乎不是過去泳池常見感染的致病源, 如果個人真的想游泳的話,建議找個人少一點或通風良好的泳池再下水吧!

孩童發展關鍵 十歲決定未來

十歲定律很普遍 人生方向早已定

每個在美國太空總署、Google和SpaceX工作的科學家,都是大概在10歲左右就愛上科學。事實上,已有許多文獻顯示,我們在9歲至11歲時喜歡做什麼事情,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應該向這方面發展。

這個「十歲定律」現象相當普遍,以致《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作者Bruce Grierson經常勸中年人士:「嘗試回憶你在十歲時的情況。如果你當時有寫日記,可以去發掘一下。如果你仍與當年的朋友有聯絡,大可問問他們。」

為何十歲這麼重要?

一般情況下,十歲在多方面會出現驚人轉變。任何足球員父母都可告訴你,一到這個階段,孩童便脫胎換骨。然而,外在的成長較易看到,但真正的重頭戲卻是大腦。

到了十歲,孩童可能突然成了家中的演說家,此外品味亦會出現。在這個年齡,所有光芒好像都開啟,照亮了前方的路。職業運動員大多是這個歲數選擇了運動生涯。

我們一生的興趣在這期間得以確立和加強,世界觀和政治觀亦在這個時候出現。康乃爾大學心理學家發現環保份子都是在11歲前因為接觸大自然而激發這份信念。

隨著孩童在摸索自己是誰,自然亦開始計劃將來的人生。設計師Debbie Millman回憶自己十歲時的童年,表示:「這就像預言了我一生。」

大腦變化最大 預示未來發展方向

十歲是孩童發展的關鍵一年。換句話說,十歲就像人生的原始碼。過去,多達85%受訪者表示在工作上找不到滿足,寧願薪酬減少,亦想找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事實上,最可靠的聲音,可能就在十歲那年出現,但我們必須細心聆聽。

當孩童踏入十歲,在智力上的發展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時期。不過,有得必有失,孩童天馬行空的思想可能就會消失,改為變得現實和理性。十歲正是一個轉捩點,換言之就是由發夢王,變為有條理的人。

至於如何將十歲那年的才華,能夠在將來大派用場,作家James Altucher表示,關鍵就在於如何使這些能力為人生帶來價值。因此,他建議人們聆聽十歲那年的聲音,然後將之與生活融合,無論結果如何,都處之泰然。

東京奧運前路未明 日本經濟命懸一線

東京奧運會日本的希望 迎來黑天鵝未來難料

日本這幾年大興土木,積極籌備2020年東京奧運會。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至今未有跡象受控,而且已擴散至全球多國。這次疫情已演變為「全球大流行病」,未來幾周將決定各國種種限制措施是否有效。

阿里巴巴行政總裁張勇便表示疫情將重創全球經濟,將之形容為「黑天鵝」。目前經濟形勢已相當嚴峻,單是今年第一季,疫情已估計將拖累全球損失達2,800億美元。旅遊業更成重災區。

當局將如期舉行盛事 國際奧委會留意疫情發展

現在,市場上紛紛懷疑今年的頭等體育盛事「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辦,因為奧運會的原定日期為7月24日。這次奧運會預計將吸引600,000名海外遊客。據日本公共媒體日本放送協會報導,東京奧運會籌委會行政總裁武藤敏郎在2月5日表示,疫情將「為奧運會潑下冷水」。

當外界紛紛揣測奧運會將被迫取消,武藤敏郎隨即闢謠,表示「我們並不考慮取消或延遲奧運會」。可是4日後,東京卻取消了一場馬拉松賽事。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Dick Pound表示,現正密切留意事態發展,但並沒有任何定論。他表示:「假如是確定了全球大流行病,而死亡風險較一般流感高,那便要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但現在並非如此。」

東京奧委會的信心建基於預計疫情將在夏季退去,情況與2003年的「沙士」一樣。然而,目前尚未清楚為何當氣溫上升,當年的「沙士」疫情便告結束。部分冠狀病毒,例如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卻能在高溫下仍然相當活躍。明尼蘇達大學流行病學專家Michael Osterholm指出:「沒有數據支持這種看法。」

日本大舉投資奧運 全國經濟繫於疫情

假如奧運會被迫取消或延遲,那麼對日本經濟的打擊不容忽視。籌辦奧運會的成本高達250億美元,還要更多支出興建基礎設施。此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亦將承受巨大政治代價,其內閣在疫情期間的民望已大幅下挫。

法國Emlyon Business School體育教授Simon Chadwick表示:「日本政府正極力遊說國際奧委會,希望保住該國巨大的投資。」

這便解釋了為何日本政府極不願意處理各種不明朗因素,被問到有何緊急對策時,東京都廳只表示:「對於這種假設性的處境,我們不能提供確實答案。」然而,隨著病毒擴散至亞洲各國,這種風險只會更加明顯。

歐盟隨時群龍無首 危機當前一盤散沙

默克爾時代落幕 歐盟未來出現隱憂

2月10日,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黨魅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宣佈將卸任黨主席。她是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原定的接班人,但卡倫鮑爾退任,預示著默克爾的時代正式落幕。事實上,歐洲對此的憂慮,甚至比德國更深。

如果德國仍然由該黨執政,那麼不管是由誰擔任黨主席,亦未必有太大影響。德國近70%民眾仍然喜歡歐盟,認為該國經濟因為歐洲一體化而受惠。德國作為全球第四富裕國家,貪污問題屬於全球最低水平,社會安全網很有效率。

德國反歐盟勢力抬頭 默克爾影響力無人可比

然而,這並非說德國就能不受「反制度」思潮的衝擊。不過幸好德國選民沒有轉向極端政黨,這一點跟其他民主工業大國不同。然而,近年德國的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卻在崛起,情況值得留意。

可是到了現在,已擔任德國總理多年的默克爾將屆退休,政壇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這個問題不單困擾德國人,其他歐洲各國甚至更加憂慮。

默克爾任內長達將近15年,成功造就德國成為歐盟最重要的國家,甚至是軸心領袖,在她的推動下,歐盟才能運作暢順,尤其是在面對危機時,都是得到默克爾的帶領才能化險為夷。

歐盟核心領袖不在 凝聚力何去何從

默克爾化解的難題包括力抗普京對烏克蘭的侵略,又落實備受爭議的希臘救助方案,確保歐債危機能夠受控。儘管默克爾2015年決定收容難民,付出沉重政治代價,但對整個歐盟來說,卻是相當重要一步。

過去十年,每當歐盟面對存亡之秋,都是默克爾走出來,帶領各國走出困境。可是下任德國總理,卻不會再是默克爾,亦不會再有這種德高望重的威勢,可以在歐盟的權力中心呼風喚雨,像她一樣為整個歐盟作出一個個艱難的決策。

除著美國淡出國際警察的角色,加上英國脫歐,全球地緣政治動盪加劇,對於德國民眾,誰當選基督教民主聯盟黨的新主席未必太重要,但對於歐盟而言,卻是完全不同。

「口罩復活術」行得通嗎?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認為,醫用口罩三層設計中間的濾網是由熔噴材料製成,用來阻止微生物進入或離開口罩,但口罩經過使用後,濾網上卡滿小分子物質或其他髒東西,無論用酒精噴、用熱風吹、或是紫外線烘烤,都不能讓口罩的過濾效能再生。

口罩的過濾效果絕對無法「復活」,但如果在低風險的使用環境下,也就是非出入醫療院或近距離接觸感染患者,確實可以重覆使用、或用「口罩消毒法」拉長口罩的使用時間。

口罩消毒這樣做:

  • 烘箱乾熱滅菌:70℃/消毒30分鐘
  • 紫外線殺菌光滅菌:波長254nm/消毒3秒

NG做法不要學:

不可用蒸鍋、高溫高壓或是酒精消毒,可能會破壞表面防護,降底口罩保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