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黃金期 十歲前完全流利

眾所周知,年紀越大,越難學習第二種語言。近來一項最新研究確定,10歲前學習語言才可能擁有當地人的流利程度。

該項由《Cognition》雜誌刊登的研究發現,若在10歲後才學習第二種語言,「近乎不可能」達到當地人的流利,原因並非語言技巧此時便走下坡。論文聯合作者兼波士頓學院心理學助理教授Joshua Hartshorne表示:「事實上,你學習的速度仍然可以很快,但問題在於時間不夠,因為學習能力約於17或18歲便會開始下降。」該研究指出若於十多歲才學習另一種語言,同樣可以很好,只是不大可能完全流利而已。

學習窗口較以往的長 成年學習效果仍佳
至於為何踏入成年階段學習能力便下降,對科學家而言仍是一個謎。Hartshorne表示,可能是由於大腦的可塑性出現轉變,或由於進入職場或入讀大學,以致生活方式出現改變,也可能是由於不願意學習新事物。隨著年紀漸大,更可能看似蠢鈍下來。

儘管聽起來有點令人失望,但對於許多有天分的孩童來說,10歲已經遠比過去認為的時間多。過去,部分科學家認為學習窗口在出生後不久便關閉,另一些則認為青春期的初段,這都早於這項研究認為的17或18歲。

沉浸學習新語言 效果勝於課堂
此外,Hartshorne還指出,研究結果清楚顯示學生以沉浸方式學習新語言,比純粹在課堂學習效果更好,但他承認知易行難。「你最好像成年人,飛到那個國家學習語言,這比在學校多年更佳。」

如果無法移民,Hartshorne建議盡量模仿當地的語言環境,即是嘗試與當地人實際交談,而不是依靠書本。若能做到,即使已是成年,無法百分百流利,但也絕對可以對答自如。

六大感知 x 多元感觀學習

家長要知道:感知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嬰幼兒的感知覺首先需要啟蒙和開發… 感知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是一切活動的基礎。

家長要知道:
嬰幼兒的感知覺首先需要啟蒙和開發,繼而開始發展各種認知活動和人與人的互動,所以培養BB感知覺是十分重要的。
爸媽應向BB提供豐富多彩的感知概念,吸引他/她們注意不同物體的特性。如果沒有豐富的感知對象,嬰幼兒好容易進入感知的盲區,從而可能阻礙感知能力的發展,影響其他認知活動。

《Your Child Can Discover》灌輸6種幼兒重要的感知概念:數學、音樂、顏色、介詞、幾何圖案和邏輯排序組合,透過多元感官及互動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參與和學習,幫助進深地建立創意力、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音階調子。
– Logic Patterns  邏輯模式
– Geometric Shapes 幾何形狀
– Math Skills 數學技巧
– Prepositions 介詞/前置詞
– Colors 顏色
– Music 音樂

了解【  Your Child Can Discover 】優質嬰幼兒學習教材

MI Kids 2012年獲選為【 Your Child Can Discover】 及【 Your Child Can Discover】香港官方指定代理

—————————————-
【 Your Child Can Discover】適合3個月至7歲的孩子使用,令寶寶掌握96種不同顏色和幾何圖形等知識。產品榮獲2011美國夏季堤利威格兒童金腦

系統「學習」+自然「習得」

系統「學習」+自然「習得」: 要學會一種語言,除了通過學校有系統地「學習」(learning),還要從日常生活中自然地「習得」(acquisition)

要學會一種語言,除了通過學校有系統地「學習」(learning),還要從日常生活中自然地「習得」(acquisition)。「語言習得」並沒有課程、教材和教法,例如家人及照顧者對幼兒說話,陪他們玩耍、閱讀等,跟同學(同輩)相處溝通等都是語言習得的途徑。

謝教授認為「學習」和「習得」同樣重要,缺少其中一項也會影響成效。他舉例說明:「為何非華語學生較難學好中文?因為他們自幼在家中沒有習得中文的環境,即使3歲入讀一般的K1班,他們仍少了3年習得中文的機會。」0至6歲是習得語言的黃金階段,此時孩子學得最快、最好,因此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語言習得」。

自然「習得」-  家庭閱讀愈早愈好
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年幼子女「習得」語言呢?謝教授建議如下:
1. 多與幼兒說話(talking):雖然0至3歲的小朋友未必能對答,但家長可以不斷跟他們說話,就像存錢入銀行一樣,對他們日後學習語言有很大幫助。一般來說,4個月左右已能發聲回應(child talk),到12個月左右便能學語言及表達意思。
2. 在家看圖書:讓孩子自幼接觸書本,擁有自己的書籍,培養閱讀習慣。
3. 建立閱讀角:在家中某位置定為閱讀角,放置中、英文圖書,讓孩子在這裏閱讀。
4. 善用孩子興趣:例如孩子畫畫(塗鴉)後,請他們分享,他們每說出一些詞語,家長可以寫出來,例如孩子指着圖畫說:「這是一隻怪獸。」家長便寫出「怪獸」兩字。
5. 留意身邊事件:例如帶孩子上茶樓,給他們點心紙選擇喜歡的食物。

【本文內容節錄自2016年4月2日謝錫金教授主講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講座系列十三《怎樣培養香港兒童的雙語能力?》】

系統「學習」-  選擇合適教材
►基於大腦發展、早期語言學習、早期讀寫能力與嬰兒學習研究的理論,14項研究均顯示孩子使用Your Baby Can Learn 能達到正面的學習成效,成效獲數以千計的影片證明及用家推薦。
►美國著名教育家及嬰幼兒研究專家Dr.Robert Titzer,曾於美國 4 間不同大學任教,並致力研究兒童心理學的範疇。他研究出嬰幼兒多元感官學習的方法,深受各地父母的關注,及引起各大傳媒的爭相採訪,包括 MSNBC, CNN, Headline News, Parenting Principles (on PBS), The Learning Channel……Dr.Titzer曾與全國各地、千萬名家長分享及示範一些能刺激嬰幼兒大腦發展的學習活動,他的學術研究已發表在科學期刊以及著名的心理學評論中。
►Dr.Titzer更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套專為嬰幼兒及學齡前幼童(3個月到5歲的孩子)而設的英語閱讀學習教材《Your Baby Can Learn》,讓各個家庭現在都可以分享這份喜悅和驚奇。他也是運用這套多元感官教學法啟發剛出生的女兒學習,他女兒9個月大時已學會認字,成效顯注。

了解【  Your Baby Can Learn 】優質嬰幼兒學習教材

MI Kids 2012年獲選為【 Your baby Can Learn】 及【 Your Child Can Discover】香港官方指定代理

學習形狀偏差

嬰兒期學習的另一種模式稱為形狀差異。形狀差異是通過物件的形狀來概括相關含義,而不是透過顏色、紋理、材料或尺寸等因素。有關字詞的形狀通常提供更多其功能等重要信息。學習形狀差異可促使嬰兒以更快速度學習新詞,增加嬰幼兒的詞彙量。

形狀偏差

形狀偏差是嬰兒和兒童(以及成年人)通過有關物件的形狀來概括相關含義。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與家長談論早期學習的話題。很少父母聽過形狀的偏見,但這是一個概念,對你的寶寶學習詞彙的效率有很大影響。由於早期詞彙決定往後的詞彙量,因此較早學習形狀差異有助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學習形狀偏差不僅增加了寶寶的詞彙學習率,斯坦福大學的一項較新研究表明,18個月大的嬰兒了解更多的單詞可導致更快的大腦處理速度。這意味著,教導孩子早期的形狀偏差可對孩子的語言和大腦發育具有重要的長期效益。

注意:您可在不購買任何產品的情況下教導形狀偏差。

什麼是形狀偏差?

形狀偏差是嬰幼兒(以及成年人)在學習名詞時通過形狀來概括物件相關的含義,而不是通過其顏色、材料、尺寸或紋理。

嬰兒最初對物件進行低效分類。 然而,已經學習形狀偏差的寶寶更可能根據其形狀對物件進行分類,而不是使用顏色,材料,尺寸或其他不太重要的屬性。

你想讓寶寶通過形狀或顏色對這些物件進行分類嗎?

以顏色分類:紅色,藍色,紫色,黑色和綠色。
按形狀分類:椅子,帽子和書籍。

如果寶寶作更多形狀分類比顏色分類,這會發生什麼事情?

看看上面的圖像。如果您按形狀排序,那麼您有三組:椅子,書籍和帽子。如果按顏色排序,則有五組:紅色,藍色,綠色,黑色和紫色。椅子,書籍和帽子的形狀比其顏色、材料、紋理或尺寸更多地提供了其功能信息。形狀偏差幫助孩子以更合乎邏輯的方式組織他們的世界,並且與更快速的詞彙學習相關聯。想像你是一個18個月大的嬰兒,主要以色彩為主體組織世界。這樣做的嬰兒會將上述藍色物件整理在一起。根據研究,他們以較慢的速度學習新詞。

如果您的寶寶看到新的物件並且聽到相關的單詞,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寶寶將焦點放在形狀上,而非顏色、質地、大小或材料,他們將會了解該物件的功能。

為什麼要學習形狀偏差呢?

學習形狀偏差可促使嬰兒和兒童的詞彙量增加(Smith,2000; Landau,Smith,&Jones,1988)。 學習形狀偏差的嬰兒或兒童比沒有學習的有更快的速度學習單詞。

形狀偏差可以被教授?

在一個實驗室裡,17個月大的嬰兒在45分鐘的時間內就學到了。 一旦他們被教授,那麼他們的學習率也增加了。 

我的女兒Keelin,早在17個月之前已知道形狀偏差,所以她更有可能通過物件形狀對實驗中的東西進行分類。她可以從形狀識別出書面的文字,而不是使用顏色,大小,紋理或材質。 根據定義,能夠識別單詞卡中的clap、waving和mouth等詞語的幼兒,是借助詞語的形狀,而非顏色、背景顏色、字體或其他特徵。

如何教導形狀偏差?

進行多種排序活動,您可以根據形狀組織物件或單詞。

例如,將許多不同的杯子、碟子和勺子放在一個大的容器中(不透明)。以上3 種物件的顏色、尺寸、材料和設計都會有差異,但是它們應該具有相似的形狀。

在容器中快速將一個物件取出並命名。例如說:
-這是一個金屬勺子,我們把所有的勺子放在這個地方。
-這是一個黑色的杯子,杯子會去這裡。
-這是藍色塑料勺子,放到金屬勺子這邊。我們可以把食物放在勺子上,用勺子吃飯。
-這是一個紅碟子。我們會把碟子放在這裡。這是一個小藍碟子,它與第一個碟子放在一起。這是一個白色的塑料碟子。它與碟子一起走。

繼續對這些物件進行排序。我建議使用顏色、大小和材質等的形容詞,以便您的寶寶看到這些因素對排序不太重要。下次你可以使用襪子、T恤、牛仔褲或其他物品。

學習和加強形狀偏差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更強的形狀偏差的嬰兒,學習語言更快。若父母經常按照顏色或尺寸對物件進行分類,而不專注按形狀分類,這可能會減慢形狀偏差的學習。我建議按照形狀對物件進行排序,而不是通過更簡單的物件特徵來排序對象。



嬰幼兒學習模式

嬰兒研究證實,嬰兒在學習模式方面非常出色 – 即使是複雜的模式。

學習語言模式

當學習口語時,嬰兒自然會獲得語法。 例如,在英國的嬰兒和幼兒身上,以“s”來使單詞變複數或“ed”來使詞語成為過去時態。他們沒有教會語法規則,而是把它弄出來。 年幼的孩子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的語言有許多模式。 英語母語者學習什麼時候可以輕鬆地添加一個“ing”到單詞上。 然而,非英語母語者可能會在通過語法規則學習時,弄清楚何時在單詞上添加“ing”。 在嬰兒期,自然學習的方式取決於嬰兒聽到正確的語法,所以父母使用適當的語法很重要。

最近的研究顯示,學習雙語的嬰兒獲得的母語單詞跟學習一種語言的嬰兒相同。此外,學習雙語的嬰兒同時也學會第二種語言。

早期語言學習的長期影響

大量研究已證實,早期語言環境對往後的語言技能有長遠影響。不同的語言研究均發現,孩子學習語言技能越早越好,有助發展語法、文法、說話、句子處理、學習非母語、書面語和象徵語言等能力。

「早期語言環境影響後期詞彙,並影響寶寶腦部處理速度。」

Hart和Risley在1995年進行的著名研究發現,3歲的孩子所表達的詞彙量,較父母的智商、社會地位或經濟狀況更準確預測其11歲時將有的詞彙量。

關於這個話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18個月以後的單字學習與後來的單詞學習有關。18個月學到更多單詞的嬰兒在3歲時也具有較大的詞彙量。這被稱為“語言差距”,早期生活接受語言能力較強的嬰兒在往後的年齡中也會獲得更多的詞語。另外,研究人員發現,在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中,18個月大的嬰兒相比下認識更多詞語,其腦部處理速度也更快。研究人員假設, 18個月前的語言環境差異導致了18個月大腦處理速度的差異。

研究還假設18個月之前存在的「語言差距」將難以彌補,出生後首18個月內被教授較少的詞語,嬰兒可能會延遲學習語言技能(Fernald,Marchman ,&Weisleder,2012)。

「早期的孩子學會閱讀,孩子閱讀更好,孩子更喜歡閱讀。」

20世紀60年代,多洛雷斯·杜金(Dolores Durkin)在六年間進行了多項縱向研究。3歲或4歲時接受閱讀教導的兒童,其智商比5歲或6歲時才接受閱讀教導的更高,甚至超過7歲或8歲以上同齡智商的學生。孩子學會越早閱讀,越有可能享受閱讀。
 
「父母參與閱讀與早期閱讀有積極的影響……
 
在五年的縱向研究中,Sénéchal和LeFevre(2002)發現:“父母參與教學孩子閱讀和寫作與早期識字技能的發展有關。早期識字能力直接預測一年級末期的閱讀量,並間接預測三年級的閱讀量,一年級閱讀也可預測三年級閱讀理解能力。
 
「早期閱讀能力對人的生活具有持久的影響。」
 
來自英國的一項研究(Ritchie&Bates,2013)顯示,早期數學和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長遠的效益。根據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7歲時閱讀和數學測試取得較佳成績的兒童,長大後有較大機會獲得更高工資。該小組分析了英國1958年全國兒童發展研究報告的數據。他們發現,7歲以下的兒童若已於早年發展讀書和數學技能,在42歲時將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好的住房和更高的收入。

父母想子女好 先從夫婦關係開始

研究顯示,孩子的父母彼此相愛,他們將遠更開朗,而且遠更有安全感。他們從父母看到關係的榜樣,還明白人與人應如何相處。

一項專門針對日記的研究顯示,當夫婦處理磨擦不善,往往會同樣影響親子的互動,特別是對於父親。另一些研究也發現,父母時常敵對下,子女較易與人打架,並歸咎於父母問題,在學校的表現也較差。

直升機父母過度專注子女

事實上,2014年一項研究調查40,000個英國家庭,發現母親若與配偶生活美滿,青春期的子女也會較開朗。至於父母離異,子女的人生觀往往較灰暗。因此,父母可為子女做的一件重要事,就是相親相愛。

不過我們雖然知道這點,卻往往很善忘。於2010年Pew Research曾訪問年輕人,到底“子女”或“婚姻美滿”較能令人生愉快,結果回答“子女”的受訪者較1997年同類調查多出3倍。不過將所有快樂建基在子女身上,其實是極度短視的策略。

父母有時將資源過度投放在子女的養育上,特別像今天這個時代充斥著焦慮的直升機父母,以致人們有時忘記了他們是團隊,寧願獨斷獨行。部分治療師表示,這是為什麼50歲以上的離婚率較25年前高一倍,而65歲以上的離婚率更高出兩倍。

忘記對方到老恨晚

康乃爾大學的老年學專家Karl Pillemer於2015年出版的《30 Lessons for Loving》一書中曾訪問700對夫婦,最大的發現是中年人將大部分時間放在子女、活動和工作上,這對人與人的關係是相當危險。他指出:「很奇怪,他們很少能記得與配偶單獨相處的時間,他們已放棄了這樣的時光。他們往往到了50歲到55歲時才開始有這個意識,但到那時兩人的關係已惡劣至再無法一起到餐廳聊天。」

唯一能避免這種悲傷的情況,就是記著子女並非兩個人結婚的原因。夫婦不應過度專注在子女身上,以致忘記了對方。

「穿越事業所」職業體驗

2019年暑假,奧海城為讓一眾家長及小朋友有個難忘的「工作」體驗,將帶大家穿梭時空到古代開辦 「穿越事業所」,讓小朋友換上古裝體驗與別不同的工作滋味,工作包括醫館大夫、客棧店小二、古玩店掌櫃及衙門捕快。

「穿越事業所」不僅是角色扮演拍照打卡的活動,小朋友需按職業的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包括醫館大夫需要替病人把脈及開藥方,客棧店小二需要招呼客人及落單,古玩店掌櫃要處理及售賣不同古玩產品,衙門捕快要協助懸官查案及緝捕犯人,每個工作均有專人指導。小朋友完成工作後,可以獲得銅錢工資,可用來換領不同的禮品,讓小朋友全方位感受古代「打工仔」的體驗,是家長瘋狂拍攝好機會。是次活動由現代穿梭到古代,除了讓小朋友感受有趣好玩的古代工作體驗外,籍此增加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顧客於2019年7月29日至9月1日以Olympian Kids 或S+ Reward會員積分即可參加工作體驗一次。

跟著爸媽去遠足

假日想遊山玩水,去到大自然的寶庫,觀察小橋流水、山石業林、螞蟻兵團……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是不錯的選擇﹗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是香港最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走上蜿蜒的山坡,便能看到一片綠樹成蔭的林地生態。沿著教育徑而上,樹木參天,可一邊享受清風送爽的陽光浴,一邊傾聽不同鳥種的鳴叫,好好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呼喚﹗

在起步點不遠處,便會聽到溪水淙淙的流水聲,最適合一家大細玩玩水、拋拋石。在淺水處,小朋友更可脫掉鞋子感受溪水緩緩流過的涼快。秋天雨水較少,相對安全。

離開溪澗再上路,沿小石級而上,小朋友繼續有新發現。「嘩!蚯蚓鑽上地面呀﹗」、「這裡有瀑布呀」﹗」、「你睇!有熊貓鐘意食的竹樹葉呀!」不久便走到一個平地小公園,內有小涼亭、木製小馬和滑梯。對於背著嬰孩或剛學步小孩的父母來說,在這裡停下來待半天也夠寫意了﹗

感冒、流感時 這5種香草最有助免疫力

根據統計,成年人一年約感冒二至四次,如果每年感冒次數超過二至四次,每次流感來襲就染病,且易有併發症像肺炎、支氣管炎、敗血症,表示免疫力真的比一般人不堪一擊。

兒科醫學會建議小孩最好38.5度才使用退燒藥,因為適度的發燒有助免疫力的建全。所以在歐美很多家庭會準備一些花草製品,因應孩子突然的生理不適,不會輕易使用退燒藥及抗生素,同時已有很多期刊及國外醫學機構在醫院同步使用香草藥於病人身上,稱為「整合療法」。

在藥草學上,以下這五種食材或藥草最有助免疫力。

一、大蒜:

大蒜能夠強化免疫力,對抗病毒及細菌感染,不過光服用大蒜要達到這個效果,一次至少要使用一大球大蒜,壓碎並混合一小匙蜂蜜吞服,一天使用一至二次。素食者不吃大蒜,可以用下列其他方式。

二、紫錐花:

許多研究發現在感冒初期,如喉嚨開始癢、輕微鼻塞時就開始使用紫錐花效果最好,如果已經發燒多日才使用,單用紫錐花效果有限,還需配合其他香草;紫錐花有助預防感冒及流感,過往少數研究認為免疫疾病或愛滋病不能使用紫錐花,但近來有研究打破這個理論,只要使用十天,配合四天休息就能發揮效用,或者使用二週,配合一週休息。此外,研究同時顯示紫錐花有助減少敗血症的發生及死亡率。

三、接骨木花:

接骨木花純露外用時能夠減少細紋及毛孔,最好在感冒症狀剛發生前兩天使用,它會在呼吸道黏膜形成一層保護,阻擋細菌、病毒繼續入侵身體。我們可以將接骨木花及果實製成糖漿,因為味甜,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發燒時,接骨木花可與歐蓍草、香蜂草以比例2:2:1混合,取七至十公克製成一杯250ml香草茶,有助退燒及增強免疫力,一天三至四杯,每一小時半杯。

四、薑:

有助感冒發燒時的酸痛,幫助疏通身體的阻塞感,咳嗽時可以用一大匙的薑與一杯水煮十分鐘,再加入檸檬汁及蜂蜜,熱熱喝,一天喝四杯,一歲以下的嬰兒不能用蜂蜜,可以用接骨木花糖漿。

五、鼠尾草:

鼠尾草功能很多,例如有助記憶力及認知力,同時它能夠抗菌及有助排痰,特別是用於鼻水不斷及呼吸道不順,像鼻塞時,一次使用五至七公克泡成一杯開水,一天飲用三至四杯,或者使用5-10ml純露加入一杯開水中飲用,一天最多30ml純露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