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冷清如死城 多元路線是出路

摘自 Bloomberg Businessweek

疫情重創餐飲業 商場間接受害

幾十年來,上海四川北路被譽為是香港的銅鑼灣,但這已是疫情前的景象,現在那裡的大型商店關門的關門,人流冷清。這對全球其中一個最大消費領域無疑是一盆冷水,這就是餐飲,還有依賴餐廳吸客的商場。

長江證券估計,大型商場租戶中一般有三分之一屬於餐廳。由於電子商貿勁敵無法複製餐飲體驗,這正是商場最大的優勢。

然而,中國各地雖然已經解封,但消費者仍然憂慮收入、職位和病毒。餐廳和商店要不是關門大吉,就是要求業主減租,由於經濟不景,業主亦害怕失去租戶後無法找到商家接手。

商場靠餐廳吸客 解封後仍像死城

中國的商場有賴中產崛起,遲至近代才興起。據中國網上零售數據庫贏商大數據的資料,中國2009年只有4,298家商場,但這十年在萬達集團和新城發展等房地產商大興土木下,商場數目激增至41,850家。Cushman & Wakefield估計,單是2017年至2019年間,中國整體商場面積便增加53%。

商場一般靠餐廳來吸引顧客。贏商大數據估計,2016年全國商場租戶50%來自零售業,而餐飲則佔30%。但到2019年,傳統零售佔比已降至41%,餐飲則升至38%。

然而疫情改變了一切。許多商場都面對租金壓力,大量小型餐廳都已結業,而大型連鎖集團則尋求減租。據Bloomberg和年報資料,中國約60%上市餐飲公司手上資金6個月內就會用光,隨時破產收場。

上海購物中心協會於4月的報告表示,較不優質的商場在疫情過後仍然可能像死城一樣,無法支持,而新的商場亦會推遲開張。

商場被迫走多元路線 數碼新招圖破困局

面對餐飲業不景,商場將要以全新方法吸引消費者回來。這可能包括數碼科技、推出更多家庭為主的體驗、健康生活零售等。

以新世界發展開發的廣州K11購物藝術中心為例,在2月引入虛擬實境購物,消費者可用手機瀏覽Tory Burch和Emporio Armani的門店,同時可用微信跟職員溝通。該商場的網上門店推出首兩個星期,已吸引200,000訪客,帶來幾百萬人民幣銷售額。

Jefferies的消費分析師Anne Ling表示,疫情爆發「導致商場需要走多元化路線,不再依靠餐廳吸客」。她指出:「我認為消費者假設了疫情會不時重現。」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